3月1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系Hirschmann-Makineni講席教授Gary Alan Molander應邀訪問上海有機所,并作了題為“Single Electron Processes Enabling Organic Synthesis”的學術報告,報告由丁奎嶺院士主持。
Molander教授的報告系統介紹了基于單電子轉移機制所發展的有機合成反應及在復雜體系中的應用,詳細闡述了將單電子轉移機制引入到Suzuki偶聯反應,從而實現了鎳催化的Suzuki偶聯與光氧化還原催化的高效協作。Molander教授還分享了他發展的多種自由基前體及其在各式有機反應中的應用,包括用于DNA編碼化合物庫的合成等。報告結束后,有機所師生與Molander教授進行了積極熱烈的問答,進一步深入開展學術交流與探討。
Molander教授1953年生于美國愛荷華,1971-1975年就讀于愛荷華州立大學,師從著名化學家Richard C. Larock,并獲最優畢業生稱號;1975-1979年就讀于美國普渡大學,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Herbert C. Brown教授,獲得博士學位;1979-1980年在普渡大學做博士后。之后進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師從美國科學院院士Barry M. Trost教授,繼續開展博士后研究(1980-1981)。1981年加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1990年晉升為教授。1999年起加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曾擔任化學系主任(2009-2018),2007年起任化學系Hirschmann-Makineni講席教授。
Molander教授是全球公認的有機化學大師,在有機合成及有機新方法的開發中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他長期從事Suzuki偶聯的相關研究,成功開發了穩定的烷基三氟硼酸鉀試劑,極大拓展了該類化學及硼試劑在學術及工業界的應用。Molander教授已發表500多篇學術論文,包括Science、JACS、ACIE等近150篇,出色的學術成就讓他獲得了諸多重要的榮譽和獎勵,包括American Cyanamid Academic Award(1989),Arthur C. Cope Scholar Award(1998),Fellow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0),Boron in the American Frontier Award (2014),ACS Herbert C. Brown Award(2015), Harry and Carol Mosher Award(2018)等。Molander教授還擔任多個國際著名期刊的編輯,包括Organic Letters(副主編,2002-2018)等。

Molander教授作報告

報告會現場